登记注册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字号如何认定?最高法规制
9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8件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在一起涉及企业字号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被告将与他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字号相近的文字登记为字号并有使用意图,最高法再审规制了这一“傍名牌”的不诚信行为。
9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8件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在一起涉及企业字号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被告将与他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字号相近的文字登记为字号并有使用意图,最高法再审规制了这一“傍名牌”的不诚信行为。
最高法介绍,此次发布的8件典型案例,涉及仿冒混淆、侵害技术秘密、商业诋毁、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适用等重要法律问题,广泛涉及电商平台、养车服务等线上线下产业领域,以及人工智能、直播平台等新技术新业态。这些案例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2025年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9月8日至12日)的活动主题是“统一大市场 公平竞未来”。为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示范引领作用,9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8件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
2025年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9月8日至12日)的活动主题是“统一大市场 公平竞未来”。为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示范引领作用,9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8件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
明明标注的是“格力空调”,收到的货却是宁波生产的“帝智”空调。近日,广州的邓先生遭遇了一件烦心事。邓先生花费1358元在淘宝“官营一号店”下单购买一台格力空调,满心欢喜期待着知名品牌带来的品质保障,可收到货时却傻了眼,竟然是一台“帝智”杂牌空调。
“10斤花生米变10粒”:消费者花费6.81元购买“10斤装花生米”,收货后发现仅有10粒,涉事店铺已注销,发货号码成空号。